台中51歲鄭太太是職業婦女,私下也極重視家庭生活,下班後必定燒一桌好菜,但過去四年來鄭太太深受下背痛所苦,遍嘗各種偏方均不見效,不得不漸漸遠離廚房,直到負壓排風扇最近痛到歪腰,赴醫後才確診為「小面關節症候群」,採取增生療法治療2個多月後,疼痛感大幅降低,終於可再現廚藝,讓子女一飽口福。
因為椎間盤在前,小面關節在後,可以觀察易產生疼痛的姿勢,簡單區分椎間盤或小面關節問題產生的疼痛,當向前彎腰時背部感到疼痛,則較為可能是椎間盤突出導致疼痛;當往後仰時背部特別不適,則可能是小面關節問題,因小工廠降溫面關節位於脊椎後側,位置相對較淺,醫師可透過觸診刺激幫助診斷,而椎間盤位於身體較深位置,相對來說難以按壓刺激,需要其他檢查輔助。
負壓排風扇的降溫原理主要有以下幾點:
1、換氣降溫:由於陽光照射建築物、機器設備、人體等熱源導致需要通風的場所氣溫高於車間外。負壓風機能將車間內熱氣迅速排出讓車間內溫度和外界溫度持平,不至於車間內溫度升高。
2、空氣流動帶走人體熱量,空氣流動加速汗液蒸發而吸收人體熱量,從而讓人體感覺涼爽,和自然風一樣涼爽。
3、和水簾配合使用,在夏季最炎熱的時候可將車間內溫度控制在28攝氏度以內。但人體的涼爽感覺可與空調相比。
吳書毅指出,小面關節症候群的治療可考慮一般復健(如熱敷、拉腰等)、徒手治療或注射治療。考量患者鄭太太的工作性質,決定透過增生療法治療,主要經超音波導引,將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(Platelet-Rich Plasma,PRP)注射到患部,使該部位產生輕微發炎反應,促進組織修復,進而改善關節穩定度,平均每2到4周注射一次,一般成人需注射4到6次,注射後應避免合併服用消炎藥物、從事激烈運動,才有助組織修復。
吳書毅提醒,患者注射後2到4周內應回門診追蹤,並搭配適度運動,補充足夠營養,以強化局部肌肉與韌帶強度。民眾平時應保持良好坐姿及站姿,才能避免關節周遭的肌肉、肌腱、韌帶、筋膜等軟組織受傷,造成小面關節功能失調。
工廠降溫有效方法:
1、自然通風氣樓(免電力),防水,散熱.不少工廠都會裝,氣樓內部屋頂板改裝採光PC板,中脊處如大日光燈般(寬約1.5m. 長依廠房長度)
2、廠房內每20公尺在高處裝1排4-8隻大型電扇/排風扇,前後牆壁需開口進排氣用。
3、屋頂通風球-自然排風球-免電力通風球。
留言列表